知識問題|低利率對家計之影響

發問者: maya ( 初學者 5 級)
發問時間: 2005-06-14 18:28:20
解決時間: 2005-06-23 05:28:28
解答贈點: 5 ( 共有 0 人贊助 )
回答: 2 評論: 0 意見: 0
[ 檢舉 ]
網友正面評價
75%
共有 12 人評價
急急急

因為是期末報告

善心人士請多幫忙

低利率對家計之影響

最佳解答網友票選

回答者: ㊣微風年中慶㊣ ( 專家 1 級 )
回答時間: 2005-06-17 15:42:56
[ 檢舉 ]
低利率對家計的影響
重貼現率遽降,利差大幅擴張
國內銀行向來仰賴傳統存放款利差為主要收入來源,且倚賴日益嚴重。今年第一季本國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僅達5.72%,遠低於外商銀行的40%至50%;而本國銀行利息收入比重則高達86%,顯示本國銀行偏重以傳統存放款利差為收入來源。
即使央行不斷調降重貼現率,本國銀行在維繫正常營運績效的藉口下,固然迅速調降存款利率降低其資金成本,銀行業牌告一年期存款利率由八十九年十一月的4.96%,降至九十一年五月的2.32%,降低達2.64個百分點;但對本國銀行主要收入來源的放款利率,卻不願同幅同步調降,以銀行存款及放款加權平均利率的變化趨勢來看,出現調降存款利率幅度遠高於放款利率的不合理現象,致使存放款利差大幅擴張(表二)。
影響所及,老百姓的荷包瘦了一大圈,亦使銀行繼續守舊,失卻改革創新、提升競爭力的機會與前程,與政府降息政策的用意背道而馳。
存款邁向零利率,利息所得縮水
目前不論央行政策利率、貨幣市場拆款利率和銀行存款利率,都是歷史最低水準。其中臺灣銀行、合作金庫、三商銀等大型行庫一個月期定存平均利率僅存1.72%,扣除物價上漲後,實質利率已經不到1%,距離零利率時代,只有半步之遙。
況且市場資金的寬鬆,造成銀行不願多吸收存款,除了順勢降低利率外,不少銀行甚至提高起息點或是加收手續費,例如銀行活儲須超過5,000元以上才能計息,若帳戶餘額不足該下限,非但無利息可領,更甚者尚且還要收取帳戶管理費用,可說是負利率了。
然而一般存款者因金融知識不足,難以掌握金融資訊,無從選擇定存以外的金融商品與投資理財工具,只好任銀行予取予求,照單全收不斷滑落的存款利率,財富也就跟著縮水。尤其是仰賴退休金存款利息生活的退休銀髮族,生活所遭受的衝擊更大。媒體報導,證期會主任委員朱兆銓說:「現在要靠銀行利息過日子的下場,不是不斷侵蝕老本,就是老本花光後,選擇自殺或是祈求子女能夠孝敬父母;再不然就只好靠社會救濟。」無怪乎媒體選擇這樣的標題來描述當前金融動向:「我的痛苦必須靠你的痛苦來解決-銀行解決爛帳要靠利差來吃定市井小民和中小企業。」
利息收入下降,導致家計困難
一般而言,利率變動對消費會產生「替代效果」與「所得效果」,其中所得效果的作用方向,將隨存款者或貸款者而異。
就存款者而言,當利率下降,存款者一方面會因為儲蓄所能帶來的報酬率降低,而增加目前的消費,同時減少儲蓄,此即利率下降所帶來的替代效果,亦即以目前的消費替代未來的消費。另一方面,會因為利息所得降低致使消費能力降低,而減少目前的消費支出,此即利率下降所帶來的所得效果。所以利率下降,可能使存款者增加消費,減少儲蓄,也可能使其增加儲蓄,減少消費。在目前的金融環境下,加權平均存款利率大幅滑落,對於存款者消費行為的影響在學理上雖方向不定,但若由持續四個月下降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觀之,顯然民眾相當擔憂低利率政策下所得的大幅縮水,亦即所得效果可能大於替代效果,因而殃及消費意願。
就貸款者而言,當利率下降,貸款者不僅會因為貸款成本降低,而增加目前的消費(此即替代效果,亦即以目前的消費替代未來的消費),而且會因貸款負擔減輕致使消費能力增加,而進一步增加目前的消費(此為所得效果)。所以利率下降必然使貸款者增加消費,因此目前雖然加權平均放款利率下降幅度不若存款利率為高,仍有刺激消費的效果。
兩相制衡下,可由平均每人民間消費支出的變化,約略看出低利率對整體家計部門消費意願的影響。自民國八十九年迄今,平均每人民間消費支出雖由259,227元增加至266,372元,微幅增加7,145元,但消費增加的幅度卻是逐年下降,上述期間內平均每人民間消費僅成長2.28%,比起過去十年(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八年)平均成長6.21%,降幅達63.2%,顯見利息所得減少已打擊消費意願(表三)。
再者,民眾消費的財源究竟來自何處亦值得一提。由於貸款利率下降幅度有限,故民眾借款以進行的消費意願並不強,目前銀行已呈現信用緊縮的現象,即使手頭有充裕的資金,亦未貸放出去。此可由主要金融機構放款年增率,自去年八月以來始終呈現負成長得到佐證。因此,既然存款利率不高,民眾索性將原本要儲蓄的錢拿來進行消費,故近年來儲蓄率的節節下滑與此有一定程度的關聯。自從央行於民國八十九年底調降利率以來,儲蓄率已由該年的25.44%遽降至九十年的24.03%,國民儲蓄毛額縮減了1,531億元(表四)。然而令人擔心的是,以儲蓄的金額進行消費比借款進行消費更為糟糕,民眾等於在吃老本,一旦坐吃山空,未來的日子將更苦。
不僅如此,所得減少也使得貧戶大幅增加,自殺人數創紀錄。本年三月份低收入戶人口達十五萬三千人,較上年同期增加10.3%;去年自殺人數2,781人,較上年大增12.55%。
消費不振與景氣低迷惡性循環
民間消費所占國民生產之比重甚高,故其低迷不振對國家經濟的發展有相當負面的影響,更會造成景氣的惡性循環。以我國而言,民間消費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,由民國六十年的54.06%上升至去年的63.56%,可見民間消費對經濟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一旦民間消費出現緊縮現象時,經濟成長必然下跌,當經濟外在環境不佳時,國民消費能力也必定受到影響,如此形成惡性循環,就像陷入流沙一般,難以脫離。
我國目前正逐漸浮現消費緊縮的現象。觀察八十九年第四季以來的資料(表五),民間消費成長率由3.89%一路下滑至九十年第三季的0.47%,雖然在九十年第四季稍有上升至1.30%,但今年第一季仍只維持1.30%的成長率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每年的第一季因為包含農曆年節,民間消費會成長較大,但觀察最近幾年第一季的資料,連年節民間消費都已逐年減少,尤其以去年和今年為最。加上銀行不斷調降存款利率,全民存款利息損失約五千億元,家計單位的收入因而蒙受重大損失,從事消費行為的能力變小,民間消費趨於緊縮,經濟成長的惡性循環現象更形顯著。
消費大眾須力求自保
在央行調降重貼現率的政策下,貸款利率的降幅極為有限,尤其攸關民眾生活的舊房貸利率仍居高不下,已如前述。即使部分銀行表面上呼應政策,競相推出標榜低利率之房貸,實情卻是以口號吸引客戶,變相由手續費中彌補差損,諸如帳戶管理費(作業成本)、開辦費(臨櫃開戶成本)、鑑價費(評估擔保品成本)和代償費(代償資金成本)等。若是民眾真想將舊房貸轉貸,更得支付轉貸成本和違約金,可說是動輒得咎,消費者權益未受保障。
部分銀行看準在低利率時代,消費貸款仍是利潤最高的生意,特別是利率訂定後就無法改變的小額信用貸款、信用卡循環額度動支等,因此不少銀行開始以「零利率」、「超低利率」、「前三期免繳息」等噱頭來吸引常要周轉、又想節省利息者。但是,零利率並不代表零負擔,其背後卻是銀行要收取動支手續費和帳戶管理維護費,美其名為零利率,實則是高額手續費。自由競爭的機制,至此僅餘形式。
凡此種種情形,不勝枚舉,民眾猶如啞巴吃黃蓮,有苦說不出,不求享受低利率的好處,只求自保,根本不敢移動存款或貸款。
政策未達預期效能,惡果民眾承擔
央行調降利率的政策顯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,居於資金仲介地位的銀行並未真實反映政策,雖順勢大幅調降存款利率,然貸款利率仍居高不下,甚或陽奉陰違,變相收取費用。
一般老百姓和中小企業,在存款部分,礙於金融專業知識不足,未能將所得分散於多樣化的理財工具,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利息收入縮水。在貸款部分,又非銀行眼中的大戶,就如同傳統產業就比不上高科技產業一般,議價能力受限,因此負擔依舊沉重。
此外,攸關民眾生活保障的壽險業,在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下,其實際投資報酬率已低於保單預定利率,因而產生利差損,若利差損持續擴大,不但將造成業者永續經營的危機,同時亦損及保戶權益。
到頭來,政府的美意並未真正嘉惠於全體人民身上。政府的當務之急,應是致力提昇市場機制的運作效率,讓民眾充分獲取資訊,不可再維護銀行繼續守舊的環境。

參考資料
http://www.npf.org.tw/PUBLICATION/FM/091/FM-B-091-017.htm
相關詞:
定存利率, 房貸利率, 銀行利率, 車貸利率, 信貸利率, 利率試算表, 存款利率, 房貸利率比較, 機動利率, 利率計算
利率, 報告 善心人士, 重貼現率, 央行, 利息收入, 第一季, 銀行, 加權平均, 存放款利差, 臺灣銀行
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105061407768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f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